周边城市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关注微博 关注微信

舟山信息网

舟山信息网 科技 个人资料

科技

标签:

简介: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国家失败的关键是人为设计的政治经济制度

已有 3 次阅读2025-5-21 21:34

国家失败的关键不是文化、不是地理、不是无知,而是人为设计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了国家的命运。
这一观点在多部文献中得到了阐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202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达隆·阿西莫格鲁(Daron Acemoglu)和詹姆斯·罗宾逊(James A. Robinson)合著的《国家为什么失败》(Why Nations Fail)‌。

政治和经济制度对国家兴衰的影响
‌包容性制度‌:这种制度提供公平的机会,保护产权,鼓励创新和竞争;政治上体现权力的分散化,让更广泛的社会阶层参与治理。国家的成功往往建立在包容性制度之上‌。
‌榨取性制度‌:这种制度服务于精英阶层,剥夺大多数人的利益;政治上将权力集中于少数人手中,排斥公众的参与。国家的失败则是榨取性制度的结果‌。
历史案例支持这一观点
‌南北美洲的差异‌:北美殖民者建立了保护私人财产权和促进市场经济的规则,形成了包容性的经济和政治环境;而南美则采用种植园经济模式,资源集中在少数精英手中,导致榨取性制度的长期延续‌。
‌苏联的兴衰‌:苏联通过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实现快速工业化,但榨取性的政治制度阻碍了创新和灵活性,最终导致经济崩溃‌。
‌撒哈拉以南非洲‌:许多国家在独立后仍延续了殖民时期的榨取性制度,导致经济发展滞后‌。
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的变化
中国在1978年三中全会后采用了“经济包容性+政治汲取性”的混合制度,这种制度成功地推动了大规模的减贫,但同时也面临如何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
中国近十几年开历史倒车导致经济文化大衰败从正面证明了这点,不改革,不开放,中国的路越走越窄。
即便是1978年以来,中国大部分精力用于开放,把极少的精力用于改革--改变的只是一些皮毛,中国的经济在那几十年也取得了突飞猛进。
1978年以来不是改革开放,而是开放改革。政府只是大力发展经济,对于政治体制改革这块基本上只是在原先的基础上涂涂抹抹,小修小改都谈不上。竟取得如此进步,如果现在真正实行政治体制改革。做到让中国的政治体制、经济制度自然而然地适应中国的生产力发展只需要,中国的发展速度将会更快。
国家失败的关键不是文化、不是地理、不是无知,而是人为设计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了国家的命运。
而阻碍中国大陆发展的最严重的障碍将会是中国现行的极度不公平、近乎当权者掠夺性占有的政治经济制度,当权者赤裸裸地独裁专制,没有任何相对势均力敌的均衡力量加以监督制约。这种野蛮的中世纪的思维如果不能被妥善处置,中国极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面临大动荡。当13亿人不约而同都走上街头,核弹也没用的,保护不了谁。
也许那时候,正是中国这条龙睡醒的时候。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