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本站并没有核实过龙晶晴所作所为的真实性,也没有立场。对于做善事不应该过分强调其动机,只要对别人有帮助,都应该被提倡。而那些打着行善的幌子谋财的行径很无耻,这帮人玷污了社会中“善良”的形象,应该被杜绝。 最近,你有没有被一个名叫龙晶晴的女孩刷屏? 网上对她是这么评价的: 10年间,她的支教足迹遍布湖南、江西、贵州、陕西等地24所偏远山区学校,前后帮助过2000多名山区孩子。 2018年硕士毕业后,她放弃了高薪工作,成立了助学服务中心,成为一名全职公益人,定点帮扶8所乡村学校。 之后每年寒暑假,龙晶睛都会到各大山区支教。 在她的个人抖音主页上,是这么介绍自己的:”哥伦比亚大学硕士,用爱和创新支持乡村教育“ 就连人民日报和四川观察这两个顶级大V 都在抖音上也极力宣传。 一时间,一个海外硕士留学生,为了国家乡村教育,而放弃高薪工作的美女教师的人设就这么出现在大众眼前。 如果你信了,恭喜你!只看到了表面! 是作秀?还是真实乡村支教龙晶晴火遍全网时,相信你看到的文案莫过于这几类: “90后长沙女孩龙晶晴,连续10年在湘西大山支教” “美女硕士连续10年支教湘西,她是我们年轻人的楷模和榜样” “连续10年参与支教,看她带着孩子们学习、跳舞的一幕幕,暖!人美心善的龙晶晴,为你点赞” …… 大多数人都会被“连续10年”这个关键词所震惊。好家伙!一个90后姑娘竟然能连续10年支教山区,真是90后的标杆啊! 龙晶睛的这个十年支教不是驻扎支教,据她解释是指捐款捐物和成立民办非盈利组织,叫大家一起做公益就算支教。 关于”支教“,百度给出的定义分为两部分广义支教和狭义支教。 其中广义支教是指改善当地教育环境,培养当地师资力量。而狭义支教是指去到实地的支教行为。 龙晶晴的行为只能算是一种公益行为,顶多也就算是广义的支教。 打开龙晶晴的抖音主页,你会发现,目前所展示的94个作品中,其中95%以上的视频都是在做一件事——打造人设。 我曾咨询过做公益的朋友: “在支援乡村教育时,你们会拍摄哪些方面的视频素材?” 朋友告诉我: “具体拍什么素材我们没有一个标准,但我们会将最真实情况呈现给大家,比如孩子的吃穿、居住环境,以及家庭的经济情况。另外,我们会针对当地的老师,进行一些简单的采访,一天下来会很累。” 宣传乡村支教,我们关注的重点在于孩子(教育主体)和老师(教育资源)。 在她的视频里,我很难看到乡村教育的落后,也很难看到孩子们生活的困难,也很难看到她这种断断续续的支教行为,对于乡村孩子到底起了多么大的帮助。 龙晶晴在视频中给人呈现的是一个全程面庞白皙,淡妆拂面。眉清目秀,衣衫干净的小姐姐,根本无法联想到她是去支教。 最让人值得关注的一点就是,在她的视频作品中,很多视频看起来都很专(摆)业(拍)。 在她的作品中,部分镜头肯定用了单反和手持稳定器,个别作品还动用了无人机,这哪是去宣传支教,简直就是带了一只短视频团队,去打造网红啊。 整个抖音账号中的视频,反而是围绕着她个人而形成的专题Vlog。 北美留学生日报曾在知乎发表了这样一篇文章:《欧美人的自嗨式志愿者梦:花5000刀去非洲当救世主》。 文章主要向我们描述了,欧美发达国家的一些有钱人花钱去非洲国家做公益,实际上只是自我感动并没有真正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 而文章中的配图实在让人难以想象到支教,倒像是摄影课。 一个衣着光鲜笑容灿烂的白种人在一群看起来惨兮兮的非洲人之中的合影,总能够让人联想到殖民主义的噩梦。 回看龙晶晴的抖音视频,有没有一种如出一辙的感觉,精致的妆容,加上一身凸显青春靓丽的衣服,这不就是中国版的“乡村摄影艺术”课程么。 龙晶晴的支教行为就像一些明星参加综艺节目一样,在田野里打滚几个小时,再去农贸市场讨价还价,回到节目组安排好的住处亲自做几个菜,然后感叹几句农民好辛苦。 粉丝赞赏他们的亲力亲为,殊不知他们录完节目,依旧是那个活跃在媒体上的明星。 于他们而言,农村生活只不过是参演的一部剧而已。 做公益?龙晶晴背后的善吟共益2018年9月11日,龙晶晴回国成立善吟共益助学服务中心,注册资金3万元,中心属于公益性社会组织。 进入善吟共益的官方网站,在数据公示这一栏中你只能看到这样一幅画面。 这六个板块无法点击,仅仅是一个展示的画面。 没有详细的捐款公示,没有详细的受捐款人,有的只是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的冰冷数字。 这样的数字有说服力吗? 我国早在2018年9月1日,《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二条就明确表示: “慈善组织应当依法履行信息公开义务,信息公开应当真实、完整、及时。慈善组织应当建立信息公开制度,明确信息公开的范围、方式和责任。慈善组织应当对信息的真实性负责,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不得以新闻发布、广告推广等形式代替应当履行的信息公开义务。” 并且在《办法》的第三条,明确规定必须公开募捐和捐款的详细情况。 反观龙晶晴旗下的善吟共益,没有公示,也没有任何数据。 虽然没有发现公益款项的走向,但是我在天眼查上发现了更刺激的东西。 在湖南省善吟创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股东中,有一个叫计育韬的股东,他是谁呢? 计育韬是上海衬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上海谘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法人,担任多家公司的高管,同时,他也是湖南省善吟创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持股10%的股东。 计育韬曾被曝出缺德行为,霸占某公司的微信群不还 留言区还出现多位学生反映,计育韬拿大学生的身份偷税漏税。 在上海衬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旗下公众号中有一篇推文,名叫《新媒体人!和我们一起去支教!》。(2021年4月26日推送的) 文中号召大家去参加支教,4天时间,每人5000元,你就可以变身成为公益大使! 4天时间能给这些参加支教的参与者带来什么?乡村生活深度体验?4天能给山区孩子带来什么?让孩子看看城市大哥哥大姐姐? 如出一辙的是,龙晶晴旗下公司所运营的公众号中同样也有一个付费支教项目,但这个就便宜多了,仅需998元。 我们再回头看看这二位的关系,计育韬作为股东,参股龙晶晴旗下的湖南省善吟创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中,参股10%。 说到底参与支教的人员只是韭菜,孩子们只不过是他们拍照留念的道具罢了,公益也不过是个明码标价的生意! 真正支援乡村教育的老师是什么样的回想一下,近年宣传出的支教乡村的教师,除了张桂梅、谢彬蓉,杨明和徐召伟,还有其他能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吗? 没了吧!那是因为我们这么大的中国,找不到任何一个认真支教的乡村教师了! 所以官媒树立典型的时候词汇匮乏到只能江一燕式的“支教十年”了? 而龙晶晴口中所谓的支教又何尝不是蜻蜓点水呢。 卢安克曾在其著作《农村支教怎么做》中提到: “一个随时都有可能离开学生的老师会破坏学生的所靠。如果一个老师的心情、他属不属于学生的心态一下子就变,如果学生都不知道过一下子又会是怎么样子的,学生就更找不到安全感,更没有了健康身体所需要的依靠。只带几个月的老师也差不多。 平时,作为志愿者的特点也就是“短期做事”,支教只是一段最后都要结束的状态,不会是长久的。 “志愿者”这种身份的帮助和伤害是一样多的,因为这种身份的短期性,志愿者就不可能把自己的命运与一个地方联系在一起。农村最需要的,其实是城市人长期的时间,是城市人的命,不是知识或方法。 也可以说,我们最能帮助的做法是,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学生,允许学生的事情影响到我们的命运,因为起到作用的是我们作为了什么人。 这样来做,多次被离开的学生才会接受我们并发生真正(永久)的改变。 只不过,这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 只有与当地有了缘分的人才可能留下来,没有缘分的反而会被别的地方吸引出去,会在村里不安心。 如果我们有与村里人的缘分,村里人就在吸引我们,而不在村里的时候,我们却会不安心。这种吸引是命运制定的。” 知乎上有一个浏览量将近1000万的话题:“如何看待 90 后海归女硕士龙晶睛,连续十年到湘西山村支教?为什么一些人不认可?” 其中一名自称龙晶晴初中同学的匿名网友爆出一个大料。 该匿名用户提到: “作为一名龙女士的初中同学,我必须要说两句了,她根本不是什么天使,她做的一切目的性都非常明确——成为明星,这是她从小到大的目标,所以她小时候特别哈韩,学习性感爵士,各大网络平台疯狂蹦跶。 这一群乡村孩子是她获取流量的跳板,不用多说,大家看图片给人带来的感觉也知道,照片的主角是谁,学过摄影的都能了解吧。 初中时期她成绩确实毕竟一般,中考4A2B,没参加过高考。初中就读于长沙外国语学校C60班,高中就读于周南中学。 这位龙小姐我实在太了解了,毕竟看她人人网、朋友圈也有十多年了,留学期间每天的生活是旅游、拍照、谈恋爱、舞会、喝酒、蹦迪,考试前就疯狂啃书。支教每年暑假去一星期。上课每天一小时,修图宣传六小时。 问题是她披着善良无私的外表当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侮辱了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让乡村孩子更加自卑,更加感叹命运不公,确实不太好。 双减政策下,每年暑假拉着人家孩子陪她补课就算了,说是为留守儿童的托管服务也说得通吧,可是人家每年待个一周就回国外享福去了,也是作秀目的明显吧。 对了还补充一句,她在周南中学的贴吧里说过,去美国的飞机必须坐商务舱,不能忍受经济舱。一个天生就觉得自己高人一等的人,花着父母的钱毫不心疼,拿什么来和乡村孩子平等对视?” 而后,又有一名自称龙晶晴初中同学的匿名网友,在知乎进行了爆料: “说回支教这件事,本人最开始无意中看到她的视频号、再到后来看到新闻宣传、再到后来从网上查到她已荣任长沙市侨联和青年【企业家】协会的副秘书长。我突然有些恍然大悟了,这和许多年前的欧美白人富裕阶层去非洲做慈善相比,好像也看不出太多的区别了。更不必说,她成立了一家【湖南省善吟创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来做慈善了。也许已经通过家里的指点铺路,变成了一名优秀的海归青年企业家吧! 希望龙同学不忘初心,真正投下身来做慈善,善意和温暖能真正落到实处吧!” 两段爆料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对龙晶晴做慈善的“惊讶”。 不得不说,龙晶晴获得了很大的曝光。 同样是去乡村支教,我们来看看,龙晶晴的校友。 同样是哥伦比大学毕业的Sam Waldo(中文名叫魏文杰),在支教这件事上,他是怎么做的。 2006年,Sam考上哥伦比亚大学主修金融和中文,并取得了双学位。 2008年,Sam通过大学一个来中国学习的短期项目第一次来到中国,近距离感受中国文化。 2010年,Sam大学毕业,离开了纽约,选择来到云南临沧市云县涌宝镇山区支教。 在支教过程中,他发现了许多问题,最严重的的就是学生视力问题。 孩子的父母大都在外打工,根本无法及时发现孩子的视力问题,更何况在云南的偏远农村根本没有条件定期为学生安排视力检查。 两年的支教时间很快结束,原定回美国的sam却决定不走了,他与另一位在云南支教的美国小伙伴Andrew Shirman(中文名叫石安祝)发起了“点亮眼睛”公益项目。 专门为贫困地区的农村近视学生,提供免费视力检查,并免费配置近视眼镜。 几经困难后,最终决定采用买一捐一模式,通过在大城市卖墨镜,来为山区的孩子配近视眼镜。 截止2017年5月,点亮眼睛已经为云南贫困地区的150多个学校的学生,进行过11万多次的视力检查,免费发放了16000多副学生近视眼镜。 一个外国人,把中国孩子的近视问题视为自己毕生要解决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 同样,来自西班牙的洋老师莫妮卡,从2002年初第一次来到了中国至今,已经在四川大凉山支教10余年。 有人问她:“你要在凉山待多久?” 莫妮卡回答说:“我要待一辈子,直到凉山没有了需要帮助的孩子”。 写到最后:关于龙晶晴这次这个事情,最让人接受不了的是两点:她本人和各大官媒。 去乡村支教本应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善,可是从你的视频里,我感觉到这不是善,是恶! 你说你给当地孩子做心理健康、心智成长、知识增长……请问你具体提供了什么帮助?你培养出了什么人才? 为什么你宣传重点永远是自己的镶金学历、美颜、身材?怎么不大篇幅真实地宣传一下当地经济状况,孩子的经历,同行的老师? 你给这些孩子种下梦,却不悉心照顾! 你所谓的支教只是利用空闲时间来这里跳跳舞,摆摆拍,从而获得流量,自己履历上加了一笔笔可以变现的记录。 他们考不上高中考不上大学,最后靠一张初中或者技校文凭,能像你一样不参加高考就出国混文凭?能像你一样靠家庭把支教变成诗和远方? 真正的支教,那是放弃城市的优渥生活,真正住在乡下,吃在乡下,睡在乡下的,天天跟小朋友们,跟乡下同事们朝夕相处。 其二、我想问问各大官方媒,你们扎堆报道,大肆宣扬,捧一个靠摆拍,靠流量的富家子弟网红究竟想做甚? 你们为何不去关注真正需要关注的群体, 却配合资本家的团队在这里炒作网红? 别让流量成就了,终南捷径的精致利己主义者,获得声望和权力后,化身为下一个秦玥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