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城市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关注微博 关注微信

舟山信息网

“薛定谔的猫”到底是什么梗?会存在“既死又活”的猫!

3 天前 17 2

[复制链接]
小欧 发表于 3 天前 |阅读模式

小欧 楼主

3 天前

1935 年,量子力学发展正盛,哥本哈根学派的诠释成为主流,他们认为量子系统在被观测前,其状态是不确定的,处于各种可能状态的叠加之中 ,一旦进行观测,波函数就会坍缩,系统瞬间确定为某一种状态。


d6ca7bcb0a46f21fc8cde1355d60f26f0d33aeab.jpg

这种观点挑战了经典物理学的确定性和连续性,在学界掀起波澜。


薛定谔作为量子力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对哥本哈根学派的观点深感不安,于是,他构思了一个看似荒诞不经的思想实验,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 “薛定谔的猫”,试图以此揭示量子理论在宏观世界应用时产生的逻辑困境。




962bd40735fae6cd9a4b2521a1f7962b43a70f43.jpg 想象一个密封的盒子,里面关着一只猫,同时还有一套精密而又 “致命” 的装置:少量放射性物质、盖革计数器、毒气瓶以及与之相连的锤子机关。


放射性物质有 50% 的概率在一段时间内发生衰变,一旦衰变,盖革计数器会捕捉到粒子,触发机关,锤子落下打碎毒气瓶,释放出毒气,猫便会一命呜呼;若放射性物质没有衰变,猫就能安然无恙。


0e2442a7d933c895d3eb09527a57eaff830200d1.jpg

在量子力学的框架下,放射性物质在未被观测时,处于衰变与未衰变的叠加态。按照哥本哈根学派的观点,这种微观量子态的叠加会通过装置传导,使得猫的生死也陷入一种奇特的叠加态 —— 既死又活。


只有当人们打开盒子观察的瞬间,波函数坍缩,猫的状态才会确定为死或者活。


在我们习以为常的宏观世界里,一切都遵循着确定性和因果律。


就像抛出去的硬币,在落地的瞬间,结果就已注定,要么正面朝上,要么反面朝上 ,绝不可能同时出现正反两面的情况。


然而,量子力学描述的微观世界却截然不同,粒子可以同时处于多种状态,具有不确定性和概率性。


b3fb43166d224f4af9435a82a2b3095d9922d119.jpg

薛定谔巧妙地将微观量子现象与宏观世界里猫的生死联系起来,把微观粒子的叠加态 “放大” 到宏观生物上,让微观与宏观的矛盾在这只猫身上激烈碰撞,凸显出量子理论在解释宏观世界时的尴尬处境,也促使科学家们不得不重新审视量子力学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关系,思考如何弥合这两者之间看似不可逾越的鸿沟 。


哥本哈根诠释作为量子力学的一种主流解释,由玻尔、海森堡等物理学家提出,试图阐述量子世界的运行规则。


3bf33a87e950352ae589e81df80762fdb3118b8b.jpg

它认为波函数能够完整描述量子系统,而这个系统在被观测前,所有可能状态以概率叠加的形式共存 ,就像放射性物质衰变与否的叠加。


一旦观测介入,波函数瞬间坍缩,系统随机确定为某一具体状态,对应猫从既死又活变为明确的死或活。在这个诠释里,测量仪器和观测者被看作经典物理体系的一部分,与量子系统有着本质区别 ,这种区别设定引发了诸多争议。


首当其冲的便是观测行为的特殊地位问题。


按照哥本哈根诠释,观测仿佛具有 “魔力”,能让不确定的量子世界瞬间变得确定,这就导致了一种类似 “意识决定论” 的观点:似乎观测者的意识在决定现实。


7c1ed21b0ef41bd5e51c971dfb9e18c438db3d5b.jpg

这无疑冲击了人们传统的认知,难道仅仅因为人的观察,世界的状态就被改变了?这在哲学层面引发了激烈讨论,意识在物理世界中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成了一个悬而未决的难题。


而宏观物体成为量子叠加态的载体,也令人难以接受。


薛定谔的猫实验中,猫这样宏观、可感知的生物,竟然要处于既死又活的荒诞状态,这与我们日常经验中宏观世界的确定性和实在性大相径庭 。


我们习惯了事物具有明确的状态,而量子力学却让宏观与微观的界限在此处变得模糊不清,如何解释宏观世界的稳定与微观世界的不确定性之间的联系,成为该诠释不得不面对的困境。


未观测时现实处于 “悬而未决” 状态,这同样挑战着人们的思维。


在经典物理学中,无论是否有人观测,世界都有其确定的运行轨迹和状态 。


fd039245d688d43f9c19d484d65a4b140ff43be3.jpg

但哥本哈根诠释下,未被观测的世界像是一团迷雾,所有可能性交织在一起,等待观测者去 “拨开迷雾”,确定现实,这让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实在性产生了深深的怀疑,现实的本质究竟是什么,难道真的依赖于观测吗?


“薛定谔的猫” 实验像是一把锐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剖析出量子力学中观测者相关问题的复杂性。


观测者的定义在量子力学的语境下变得模糊不清,猫在实验中的角色就很微妙。


从某种角度看,猫作为一个有意识的个体,它自身的 “感知” 是否也算一种观测呢?如果猫能 “感知” 自己的状态,那它是否早就使得波函数坍缩,让自己的生死确定下来,而不需要等到人类打开盒子的那一刻?


d788d43f8794a4c26985ab53a5b082daac6e39f3.jpg

但如果不把猫视为观测者,那区分观测者与非观测者的界限又在哪里呢?这一模糊性使得实验结果的解读充满争议,不同的定义可能导致对量子态坍缩时机和方式的不同理解。


测量行为的物理本质同样是个棘手的问题。


实验中的盖革计数器,它记录放射性粒子的行为,是否已经构成了一次测量呢?


342ac65c103853431c9a850d38572971ca80881d.jpg

如果是,那么从盖革计数器触发的那一刻起,整个系统的状态就应该已经确定,而不是等到人类去查看结果。但如果不算,那测量的标准又是什么?


在量子力学中,测量似乎不仅仅是简单的物理相互作用,还涉及到信息的获取和传递,可这种信息的界定和获取方式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标准,使得测量行为在量子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难以准确把握。


量子 - 经典边界的不可判定性更是让问题雪上加霜。


我们知道量子世界充满不确定性和叠加态,经典世界则是确定性和连续性的天下 ,但两者之间的边界究竟在哪里,却难以找到确切的答案。


50da81cb39dbb6fd4af6af6ea2603217962b3798.jpg

在薛定谔的猫实验里,从微观的放射性物质到宏观的猫,中间的装置跨越了微观和宏观的尺度,量子态如何在这个过程中传递和转变,量子世界如何过渡到经典世界,这些问题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解释 。


这种不可判定性使得量子理论在应用到宏观世界时,面临着巨大的逻辑障碍,也让人们对量子力学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产生了更多的困惑 。


“薛定谔的猫” 所引发的思考,在科学史上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论战,其中最引人瞩目的便是爱因斯坦与玻尔这两位科学巨人之间的交锋 。


6609c93d70cf3bc7305f35037a4423aecc112a52.jpg

这场争论从 20 世纪 20 年代持续到 50 年代,涉及量子力学的基础、哲学以及对世界本质的理解,深刻影响了物理学的发展方向。


爱因斯坦是经典物理学的坚定捍卫者,他坚信世界具有确定性和因果律,秉持 “实在论” 观点,认为存在一套物理法则能准确描述万物运动规律 。


fd039245d688d43f53bc1342d65a4b140ef43b39.jpg

他对哥本哈根学派关于量子力学不确定性和随机性的描述深感不满,那句著名的 “上帝不掷骰子”,便是他对这种观点的有力回击。


在他看来,量子世界的不确定性只是表象,背后可能隐藏着尚未被发现的 “隐变量”,一旦找到这些隐变量,就能让量子世界的行为变得可预测、可描述 。


而玻尔作为哥本哈根学派的领军人物,坚持量子世界的不确定性是其固有属性,与人类观测水平无关 。


他提出了互补原理,认为微观粒子的波动性和粒子性是互补的,在不同实验条件下会表现出不同特性,但不能同时观测到两种特性 。


5882b2b7d0a20cf477362caadd4dd239adaf99f1.jpg

对于量子系统的测量,玻尔强调测量行为与量子系统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测量结果并非预先存在,而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这与爱因斯坦所坚持的物理实在性和确定性背道而驰。


两人的争论在第五届索尔维会议上达到了白热化。


爱因斯坦精心设计思想实验,试图找出量子力学中的逻辑漏洞,以证明其不完备性 。例如他提出的光量子盒实验,试图通过精确测量光子的能量和发射时间,来挑战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


77c6a7efce1b9d164ca13636589a2d808d5464d3.jpg

然而,玻尔凭借对量子力学深刻的理解和敏锐的洞察力,总能在爱因斯坦的思想实验中找到破绽,用巧妙的逻辑和理论化解他的质疑 。


尽管爱因斯坦在这些思想实验的交锋中未能直接 “战胜” 玻尔,但他的质疑促使玻尔等哥本哈根学派的物理学家不断完善量子力学的理论体系,推动了量子力学在哲学层面的深入思考和发展。


1935 年,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和罗森共同提出了 EPR 悖论,这是他们对量子力学完备性的又一次有力质疑 。


a08b87d6277f9e2f8f5c6311b474702bb899f316.jpg

该悖论基于量子纠缠现象,指出在量子力学中,对一个粒子的测量能够瞬间影响到另一个与之纠缠的粒子,无论它们相隔多远,这种超距作用似乎违反了相对论中的局域性原理 。


爱因斯坦等人认为,如果量子力学是完备的,那么这种超距作用就不应该存在,这意味着量子力学可能存在尚未被揭示的 “隐变量”,以解释这种看似超自然的现象 。


0df3d7ca7bcb0a46f4cc4734c0276f2b6a60afa1.jpg

玻尔则针锋相对,他认为 EPR 悖论中的实验设置存在问题,量子力学中的测量结果是不可分离的整体,不能简单地将粒子的性质看作是预先存在的,而是在测量过程中相互关联地确定的,这一观点再次凸显了他与爱因斯坦在对物理实在性和量子力学本质理解上的巨大分歧。


这场争论不仅是两位科学巨匠个人观点的碰撞,更是对整个物理学界的一次思想洗礼,促使科学家们不断探索量子世界的奥秘,寻求对量子力学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 。


在量子力学的发展历程中,各种诠释如繁星般涌现,试图解开量子世界的神秘面纱,其中多世界诠释以其大胆且富有想象力的观点脱颖而出,为 “薛定谔的猫” 等量子谜题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


1957 年,美国物理学家休・埃弗雷特在他的博士论文中首次提出了多世界诠释,这一理论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物理学界和哲学界引发了轩然大波 。


多世界诠释的核心观点是,不存在波函数坍缩。


当对一个量子系统进行测量时,宇宙会分裂成多个平行宇宙,每个平行宇宙中都包含了测量可能出现的一种结果 。


730e0cf3d7ca7bcb1c0d1a5b154df26cf624a820.jpg

以 “薛定谔的猫” 实验为例,当人们打开盒子的瞬间,宇宙分裂为两个,在一个宇宙中猫是活的,而在另一个宇宙中猫是死的 。


这两个宇宙相互独立,同时存在,没有哪一个宇宙比另一个更真实。在多世界诠释的框架下,所有可能的量子态都在不同的平行宇宙中得到了实现,观测者不再是决定波函数坍缩的特殊存在,而是成为了宇宙分支的参与者 。


每一次量子测量都像是一个宇宙的 “分叉点”,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分叉点不断产生,导致平行宇宙的数量呈指数级增长,形成一个无比庞大且复杂的 “宇宙树”。


14ce36d3d539b6000a9eddf84214ac25c75cb785.jpg

多世界诠释的提出,为量子力学中的一些难题提供了简洁而优雅的解决方案。


它避免了波函数坍缩这一难以理解的过程,使得量子力学的基本方程 —— 薛定谔方程在所有情况下都能成立 。在多世界诠释中,量子世界的不确定性不再是一种令人困惑的现象,而是宇宙多样性的体现 。


所有可能发生的事情都在不同的平行宇宙中发生了,我们只是恰好生活在其中一个特定的宇宙分支中,观察到了相应的结果 。


然而,多世界诠释也面临着诸多质疑和挑战。


0b55b319ebc4b745863171aa63b887188b8215bd.jpg

一方面,它所提出的平行宇宙概念过于离奇,与人们的日常经验和直觉相去甚远,让人难以接受 。想象有无数个与我们的世界几乎相同但又存在细微差异的平行世界,其中可能存在着不同命运的自己,这无疑是一种极具科幻色彩的想法 。


另一方面,多世界诠释难以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因为我们无法直接观测到其他平行宇宙的存在 。尽管如此,多世界诠释依然在物理学界和哲学界拥有众多支持者,它激发了人们对宇宙本质和量子力学的深入思考,也为科幻作品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让人们对量子世界的奇妙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


随着对量子力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家们逐渐意识到,量子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或许是解开 “薛定谔的猫” 谜题的关键。


1970 年,德国物理学家汉斯・泽贺提出了量子退相干的概念,为解释量子叠加态的坍缩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


a044ad345982b2b7d8782ff79ae952e077099bf5.jpg

量子退相干理论认为,量子系统并非孤立存在,它总是不可避免地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会导致量子系统与环境之间产生量子纠缠 。在这个过程中,量子系统的相干性会逐渐丧失,原本的叠加态也会随之坍缩,从而表现出经典世界中的确定性。


1996 年,法国科学家塞尔日・阿罗什通过实验首次定量观测到辐射场的介观叠加态的相位相干性因量子退相干而逐渐被摧毁 ,为量子退相干理论提供了有力的实验支持。


阿罗什的实验巧妙地利用了腔量子电动力学技术,将单个原子与高精细度的光学腔相互作用,实现了对量子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精确控制和测量 。


在实验中,他观察到,随着量子系统与环境的耦合增强,量子态的叠加性逐渐消失,最终转变为经典的确定状态,这一过程清晰地展示了量子退相干的发生机制。


1e30e924b899a9015b97ac2db6d193740308f5db.jpg

以 “薛定谔的猫” 实验为例,按照量子退相干理论的解释,当放射性物质、盖革计数器、毒气瓶和猫等组成的量子系统被密封在盒子中时,它们就与周围环境产生了相互作用 。


虽然盒子看似隔绝了外界干扰,但微观层面上,量子系统与环境中的光子、原子等粒子之间的微弱相互作用仍然存在 。这种相互作用使得量子系统的叠加态迅速退相干,在极短的时间内,猫的生死状态就被确定下来,而不再处于既死又活的叠加态 。


也就是说,并非打开盒子的观测行为决定了猫的生死,而是量子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在更早的时刻就已经导致了波函数的坍缩 。


量子退相干理论的提出和实验验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量子力学中宏观与微观的矛盾,让人们对量子世界与经典世界的过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


它表明,宏观物体由于与环境的耦合更为强烈,其量子特性会迅速消失,从而表现出我们所熟悉的经典行为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以观察到宏观物体的量子叠加现象 。


尽管量子退相干理论为解释 “薛定谔的猫” 提供了重要思路,但科学家们对于宏观量子态的探索并未止步。


近年来,随着实验技术的飞速发展,研究人员在宏观量子态的实验验证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进展 ,逐渐打破了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之间看似不可逾越的界限 。


2005 年,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的科学家们成功实现了 6 个铍离子的宏观量子叠加态 ,这一成果被形象地称为 “薛定谔猫态”。


在实验中,他们利用离子阱技术将铍离子囚禁在一个极小的空间内,并通过精确控制激光脉冲,实现了对铍离子量子态的操纵 。


77c6a7efce1b9d163a152e155e9a2d808d54644c.jpg

最终,他们成功地让 6 个铍离子处于自旋方向完全相反的叠加态,这意味着这些离子同时具有两种相反的自旋状态,就像 “薛定谔的猫” 同时处于生死叠加态一样 。


虽然这 6 个铍离子还远不能与宏观物体相媲美,但这一实验成果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首次证明了宏观尺度下量子叠加态的存在,为进一步研究宏观量子现象奠定了基础 。


2019 年,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研究团队在光晶格中成功观测到超冷原子的叠加态 。


他们利用激光构建了一个光晶格,将超冷原子囚禁其中,并通过巧妙的实验设计,实现了对原子量子态的调控 。


在实验中,他们观察到超冷原子在光晶格中形成了一种奇特的量子态,这种量子态同时具有多个不同的位置和动量,表现出明显的量子叠加特性 。这一实验不仅展示了宏观尺度下量子叠加态的稳定性,还为研究量子多体系统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 。


除了上述实验,科学家们还在量子计算机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


量子计算机通过操纵量子比特来实现信息的处理和存储,而量子比特的相干控制是量子计算的关键技术之一 。


d439b6003af33a87b995fc656d1889375243b5ad.jpg

近年来,研究人员在超导量子比特、离子阱量子比特等体系中实现了对量子比特的高精度相干控制 ,使得量子比特能够长时间保持在量子叠加态,为实现大规模量子计算奠定了基础 。


例如,谷歌公司的 “悬铃木” 量子计算机在 2019 年实现了量子优越性,它在特定任务上的计算速度远远超过了传统计算机 ,这一成果展示了量子计算机在处理复杂问题时的巨大潜力 。


这些宏观量子态的实验验证,不仅加深了我们对量子力学基本原理的理解,还为量子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


从量子计算到量子通信,从量子传感 到量子模拟,量子技术正逐渐从理论走向应用,为解决人类面临的诸多挑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


虽然我们距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 “薛定谔的猫” 宏观量子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这些实验成果无疑让我们对量子世界的奥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让我们对未来量子技术的发展充满了期待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2

小欧 发表于 3 天前

小欧 沙发

3 天前

薛定谔的猫是物理学家埃尔温·薛定谔(Erwin Schrödinger)在1935年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讨论时提出的思想实验。薛定谔设想:一只猫、一瓶毒药和一个放射源被放在一个密封的盒子里。如果盒子内的探测器检测到放射性(放射源中发生了单个原子衰变),那么烧瓶就会被打碎,释放出毒药杀死猫。当人们打开盒子时,看到的猫要么活着要么死亡。但根据哥本哈根解释,原子放射源中的原子处于衰变与不衰变的叠加态,猫应当处于活着与死亡的叠加态。
这个思想实验最初是对哥本哈根解释的批评,但是这个看似自相矛盾的实验如今成了量子力学基本图像的一部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欧 发表于 3 天前

小欧 板凳

3 天前

薛定谔的猫到底什么意思?这只猫为什么“既死又活”?

薛定谔的猫,物理学界“四大神兽”之一,是由著名物理学家薛定谔在1935年提出的思想实验。该思想实验是通过把微观领域的量子效应扩展到宏观世界,通过宏观世界的诡异表现讽刺质疑哥本哈根学派关于量子叠加态的诠释。


实验过程很简单。


6d81800a19d8bc3e7b1ffed577978713a8d34540.jpg

一个密封的箱子,里面有一只猫,一个放射性元素,还有开关,锤子,装有毒气的瓶子。如果放射性元素衰变就会释放出粒子,触发开关,锤子落下砸碎瓶子,释放出毒气,把猫毒死。如果放射性元素不衰变,猫也就不会被毒死。


也就是说,猫是死是活取决于放射性元素是否衰变。但是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概率为50%,这里的“50%”并不意味着“衰变或者不衰变”,而是处于“衰变与不衰变”两种状态的叠加态。当我们进行观测时,这种叠加态就会发生坍缩,坍缩为“要么衰变,要么不衰变”的确定状态,概率是50%。


既然放射性元素一直处于“衰变与不衰变”的叠加态,意味着猫也处于“生和死”的叠加态。但是根据经典物理学,一只猫不可能同时处于“生和死”的状态。当我们想知道猫到底是死是活,只能去观测,而在观测的瞬间,猫的最终状态才能确定下来。


d009b3de9c82d1584bbe6612761638d5bc3e427a.jpg

其实,薛定谔提出这个思想实验的目的很单纯,就是想表达对哥本哈根诠释的不满和讽刺。不过让他没想到的是,薛定谔的猫这个思想实验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量子力学的发展,该实验可以让微观与宏观联系在一起,把微观世界延伸到了宏观世界,同时向人们展示了观测行为可能会以何种形式影响量子。


随着量子力学的不断发展,物理学界也延伸出了很多理论和设想,试图诠释薛定谔的猫这个思想实验,比如说平行宇宙理论,甚至还有哲学方面的争议。


当然,以上只是对薛定谔的猫简单的介绍,要想深入了解背后的故事,需要从量子力学的一个基本概念说起,那就是“叠加态”。


叠加态是量子世界区别于宏观世界的根本所在。在我们的宏观世界,都具有确定性,最简单的例子,一辆汽车停在路边,汽车就在那里,不会在别的地方,这是很确定的。但是,到了量子世界,这种确定性彻底被不确定性取代,微观粒子的速度,位置等信息都是不确定的,只能用概率去描述。


就拿上面所讲的小汽车来讲,如果小汽车在量子世界里,那么它就有可能不在路边,有一定概率出现在其他任何地方,也就是说小汽车的位置是不确定的,同时它的速度也是不确定的。也就是说,汽车可以同时处在两个不同的地方。


d01373f082025aaf8da0fbec0df18a69034f1a34.jpg

上学时我们都学过原子结构中的“电子云”概念,电子并不是围绕原子核旋转,它的轨道并不是确定的,而是非常随机地出现在原子核周围,甚至可以同时出现在多个不同的位置,结果就表现出一团“云雾”,被称为“电子云”,电子云的密度代表电子出现在不同位置的概率。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薛定谔方程,该方程在量子世界的地位那是相当重要,相当于牛顿力学在宏观世界的地位,所以,你不用去理解薛定谔方程的具体意思,只需要明白该方程在量子世界的地位就行了,它是描述了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就像牛顿力学描述了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一样。


faf2b2119313b07ec21a2d25f9cbb02e97dd8c25.jpg

薛定谔方程,主要描述了波函数随时间演化的规律,求解波函数就可以得到量子系统中某个时间的概率。


薛定谔本人并没有给出波函数的物理含义,这个问题被玻恩解决了。玻恩提出了“概率波”诠释,认为波函数就是描述微观粒子在某个位置某个时刻出现的概率,这种概率波诠释也被称为哥本哈根诠释。玻恩也因为概率波诠释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按说薛定谔应该感谢玻恩才对,毕竟玻恩诠释了波函数的物理含义。但由于玻恩是哥本哈根学派的代表人物,而薛定谔与爱因斯坦是经典物理学的坚定支持者,所以薛定谔并不认同玻恩的概率诠释。


不过主流科学界早已认同了这种概率诠释,这种诠释认为,在没有对量子系统进行观测时,微观粒子的位置和速度都是不确定的,处于一种叠加态。微观粒子可能出现在这里,也可能出现在那里,实际上可以描述为同时处于这里和那里的叠加态。


472309f790529822df0677bc22d65ac60a46d446.jpg

薛定谔的猫这个思想实验里,放射性元素就处于衰变与未衰变的叠加态。


要想确定具体是什么状态,只能通过观测。而在我们实施观测的一瞬间,微观粒子的状态就会从叠加态瞬间坍缩为“本征态”,也就是确定状态。微观粒子只能在这里或者在那里,放射性元素也只能处于衰变或者未衰变的状态。


也就是说,我们的观测影响了微观粒子的状态,这一点是让人最难以理解的,毕竟我们的宏观世界是不存在叠加态的,只有本征态。


也正是因为量子力学中的很多诡异现象完全违背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所以包括爱因斯坦薛定谔等物理学界大佬在内的很多人都对量子力学表示怀疑。爱因斯坦薛定谔等人并不是质疑量子力学的正确性,他们两人也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当然不会质疑量子力学,他们质疑的是量子力学的完备性,质疑的是哥本哈根诠释


在爱因斯坦和薛定谔眼里,量子力学是不完备的,一定存在更深刻的物理结论(隐变量)来诠释量子力学的底层逻辑。不过后来的贝尔不等式表明,隐变量并不存在,所以爱因斯坦错了。


d043ad4bd11373f08f12912a51136af6fbed047b.jpg

爱因斯坦提出“上帝不掷骰子”来反驳哥本哈根学派的代表人物玻尔,而薛定谔则提出了薛定谔的猫这个思想实验来质疑并讽刺哥本哈根诠释。


薛定谔认为,现实中不可能存在一只“既死又活”的猫,因此哥本哈根诠释所谓的“叠加态”是站不住脚的。


有人可能会说,那还不简单吗,直接把薛定谔的猫实验中的密封箱子换成透明的,不就行了吗?透明的箱子就能“悄悄”地观察猫到底是死是活。


这种想法是对“观测”的误解。事实情况是,任何观测行为都会影响到实验结果,不仅仅是人类用眼睛观测,用包括实验仪器在内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手段观测,都属于“观测”行为,而只要观测了,就会对箱子内部的量子系统产生影响。


314e251f95cad1c8e8809d258a224604c93d51a6.jpg

但是如果不观测,人们就不知道箱子里面猫的状态,只能从理论上分析猫处于“既死又活”的叠加态。而只要一观测,猫的状态就会确定下来,要么死,要么活。


薛定谔的猫,也因此成了“世界难题”,至今物理学界也没有给出完全解释。不过也因此衍生出了一系列观点和假说。比如说多世界诠释,退相干诠释,隐变量诠释,当然还有哥本哈根诠释等。


多世界诠释认为,在我们实施观测的一瞬间,世界就发生了分裂,会分裂出两个不同的世界,我们只能看到其中一个世界的现实,当然就是我们的世界。如果我们看到的是一只活猫,并不意味着死猫不存在,死猫只是出现在了另外一个世界。


f3d3572c11dfa9ec2a20105597ccd60e918fc114.jpg

更深的含义是这样的,由于现实生活中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在观测,意味着我们的任何选择都会分裂出无数个世界,而在现实世界中我们只能做出一种选择,放弃其他选择。其实其他选择并没有被放弃,只是发生在了其他世界,或者说其他宇宙。


最通俗的例子,你走到十字路口,选择了直行,并没有选择左拐或者右拐。其实“你”同样选择了左拐或者右拐,只是这两种选择发生在其他世界。


退相干诠释。何为“退相干”?退相干,说白了“退出相干性”,也就是“退出量子特性”,就是量子系统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而失去量子行为的过程。由于量子相干性而产生的量子行为,比如说叠加态,量子纠缠等,会因为量子退相干而变得消失无踪,促使系统的量子行为变迁成为经典行为。


c83d70cf3bc79f3dc5b1bf374fbdec1c728b290a.jpg

拿薛定谔的猫这个思想实验来讲,其实根本不用我们观测,哪怕是箱子是绝对密封的,放射性元素早就与周围环境发生了相互作用,从而发生“退相干”。因为密封的箱子不可能完全杜绝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即便箱子内部是绝对的真空,但箱子本身,玻璃瓶,锤子,甚至猫本身都可以是“观测”者,都会与放射性元素发生相互作用,让放射性元素从叠加态瞬间坍缩为“本征态”。


隐变量诠释认为,量子力学中所谓的诡异现象,背后一定存在更为深刻的“隐变量”来诠释,也就是说,我们并没有找到量子世界的底层逻辑到底是什么,所以才会觉得量子力学如此诡异。一旦找到隐变量,就可以用经典世界的思维诠释量子世界的诡异行为。


而哥本哈根诠释其实也包括以下几种思想。


波函数。薛定谔方程中波函数可以完整描述量子系统中微观粒子的量子态。


概率波。波函数其实就是概率波,这种观点是由玻恩提出来的,描述的是微观粒子的概率呈现。


不确定性原理。由海森堡提出,在量子系统里,微观粒子的位置和速度不能同时确定。


a6efce1b9d16fdfa3797129a4193ad5995ee7bf1.jpg

互补原理。或者说波粒二象性,微观粒子可以表现为粒子行为,或者波动行为,但不能同时表现为粒子和波动行为。


a50f4bfbfbedab645d7df8b2022a8ece79311e5a.jpg

总结


量子力学发展了一百多年,至今科学家也无法诠释量子世界那些诡异现象的本质,但科学家们可以肯定的是那些诡异现象,比如说量子纠缠,量子隧穿效应,叠加态等确实存在,并能够利用那些现象为我们所用。


也就是说,对于量子力学,科学家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过,主流科学界认同哥本哈根诠释。


最后,物理学界四大神兽,除了薛定谔的猫之外,还有芝诺的龟,拉普拉斯兽,麦克斯韦妖。


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
gfdnfgn@163.com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172

帖子278

积分1029

图文推荐

  • 五分钟理清欧洲历史,一起来感受一下欧洲三

    今天和大家聊一聊欧洲历史,需要说明的是,一个国

  • 中国历朝口诀,让你通晓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

    (一)盘古三皇五帝更,夏商周(西周、东周),秦

  • 中国经济瘫痪了为何还有5个增长点?统计局

    面对更趋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国经济迎难而

  • 改变你的语言,将改变你的世界

    语言是有力量的,好的语言让人振奋,不好的语言让

  • “薛定谔的猫”到底是什么梗?会存在“既死

    1935 年,量子力学发展正盛,哥本哈根学派的诠释

  • 中国经济环境日趋恶劣,企业生存艰辛,年仅

    4月16日,绍兴金点子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治丧委员会

  • 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与其生活理想的现代

    陶渊明的生活理想 “便欣然忘食”这一表述,源自

  • 彻底躺平的陶渊明:晚年乞讨,5子无一成器

    在后人眼中,陶渊明基本就是个“不为五斗米折腰,

  • 陶渊明最惨的诗歌,写了自己年老乞讨的经历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山林,过起了“采菊东篱

  •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域名系统涉嫌

    企业作为法人实体,并不享有与自然人相同的隐私权

  • 域名WHOIS信息为什么隐藏?

    在数字化时代,域名是互联网企业、品牌以及个人的

  • 美国关税大棒砸下!中国出口企业如何应对65

    美国这次出手确实够狠!一夜之间,中国对美出口的

  • 邓玉娇持刀“抗日”致领导干部一死一伤,“

    原标题:回顾:3名官员强迫女孩陪睡,女孩反抗致1

  • 古代的皇帝都称自己为天子,你知道是为什么

    “天子”在中国历史上一直被用来指称统治“天下”

  • 儒释道三教,各自的最高神,分别是谁?

    虽然,历史上的儒教,从来不认为自己是宗教。但是

  • 尹锡悦被罢免,韩国没有发生暴乱,韩政局将

    新华社首尔4月4日电(记者陆睿黄昕欣)自去年12月

  • 图书的书号和CIP是什么,有什么区别?

    有很多想要出书的老师还是分不清,说书号是什么?

  • 电脑显示器可以连接机顶盒看电视吗?

    很多朋友想要将电脑显示器改造成“电视”,但又不

  • 盐水蒜头的功效与作用

    吃大蒜和大蒜头气味特别重,吃完后要刷牙漱口。

  • 台式电脑的防震问题?

    关于台式电脑的防震考量涉及多个方面: 首先,机

  • 6000万粉丝网络“大V”司马南(于力)偷税

    今天,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稽查局公布司马南

  • 笑死,“立马双龟”雕像,疑似因不吉利被拆

    吉林市松花江边一个铜雕引发关注:铜雕旁的文字写

  • 公众号照片侵权取证怎么处理

    公众号照片侵权取证处理是一个涉及法律和技术层面

  • 难得不听话的将军陈伟文:海战无败绩提前归

    1988年春天,南海赤瓜礁海域波涛汹涌。陈伟文站在

  • 原市委书记罗荫国:中国不就是腐败分子提拔

    评:中国官员财产公开势在必行,中国官员贪腐惩治

  • 诸子百家之名家的“杠精大师” 公孙龙

    公孙龙 公孙龙,字子秉,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名家

  • 黑格尔的辩证法和唯物辩证法有区别吗?

    黑格尔的辩证法和唯物辩证法有区别吗? 有,很大

  • 斯多葛学派的主要观点

    1、“逻各斯”是一个贯穿万物的永存不朽的理性;2

  • 亚里士多德逻辑学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

    亚里士多德逻辑学三段论是逻辑学中经典的演绎推理

  • 逻辑学主要分哪两大类?

    逻辑学主要分为形式逻辑和非形式逻辑两大类。 形

  • 退休干部蛋糕招标高达163.7万,某地军休所

    近日,济南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服务中心一则招标公

  • 这位大陆配偶被台当局废止居留许可无情驱逐

    台湾内政部门于2025年3月11日宣布,一名刘姓大陆

  • 为什么中国神仙越老越强大,希腊神仙越年轻

    在《封神演义》确立的中国道家神话体系里,越古老

  • 大招来了!“补课违法”或于2月份正式实施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一直以来都是教育部门

  • 补课违法,自2025年2月起教育部颁发新规定

    教育部门和国家政府在当今教育市场围绕着我国教

  • 证据的“三性”:合法性、真实性、关联性及

    一、引言 证据制度是诉讼法的核心内容,其本质是

  • 我的哈曼卡顿-音乐曜石蓝牙音箱无法链接手

    哈曼卡顿-音乐曜石蓝牙音箱听觉效果非常棒的,高

  • 匪夷所思!刷医保买华为手表或贵500元!这

    近日,刷医保卡可购买华为智能手表的消息冲上热

  • 让英伟达股票暴跌、华尔街陷入焦虑,DeepSe

    “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震撼海外人士心脏,英伟达

  • 做正确的事 正确的做事 把事做正确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时常面临选择与挑战,如何在

  • 中国制造2025又烂尾了么?谁该负主要责任?

    时间就像坐上火箭,嗖的一下就到了2025年!十年前

  •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

    新华社北京9月13日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冬季手脚冰凉应该如何缓解? 吃饱,多穿衣

    冬季手脚冰凉可以通过加强保暖、改善饮食、适度运

  • 浙大20多名学生被英拒签,学校已报警,原来

    没想到浙江大学火了,是因为一个教授……一个人以

  • 法国前总统萨科齐因贪污被判3年,被曝车库停

    据央视新闻总台12月18日报道,当地时间12月18日,

  • 欧盟对华下重手,宣布对华实体发起全面制裁

    欧盟对华下重手,宣布对中国实体发起全面制裁,以

  • 为什么跑AI往往用GPU而不是CPU?

    今天,人工智能(AI)已经在各个领域遍地开花,

  • 百度吉利合伙创办的极越汽车突然崩盘,员工

    文/Leon编辑/侯煜‍又一批新能源车企倒在年底。

  • 中华又多一笔死账,叙总统巴沙尔·阿萨德政

    新华社快讯:据媒体8日报道,叙利亚国家军队说,

  • 关于集体恐惧和政治型抑郁,你该了解一下 -

    文/老K 最近随着新型肺炎的爆发,好多关于社会热